文章导读:
产前检查(简称 “产检”)是保障母婴健康的关键环节,核心是通过定期、系统的检查,动态监测孕妇身体状况、胎儿生长发育情况,及时发现并干预异常(如妊娠期高血压、胎儿畸形等)。产检通常从孕 6-12 周启动,全程约 12-14 次(高危孕妇需增加次数),不同孕周的检查重点不同,整体可分为早孕期、中孕期、晚孕期三个阶段,同时包含贯穿全程的常规基础检查。一、贯穿全程的 “常规基础检查”(每次产检必做)无论孕产前检查都检查些什么?为什么要做产前检查?
一、贯穿全程的"常规基础检查"
无论孕周大小,每次产检都会优先评估以下基础指标,为后续专项检查提供参考:
1. 体重监测
目的:控制孕期体重合理增长(整个孕期建议增长11-16kg,孕中晚期每周增长0.3-0.5kg)
异常提示:体重增长过快可能提示水肿或血糖异常,增长过慢可能提示胎儿生长受限
2. 血压测量
目的:筛查妊娠期高血压(孕期血压≥140/90mmHg需警惕),预防子痫前期(伴蛋白尿、水肿),避免影响母婴血流供应。
3. 宫高与腹围测量
目的:通过腹部触诊和软尺测量,间接评估胎儿生长速度和子宫大小。
异常提示:宫高明显低于孕周可能提示胎儿生长受限,高于孕周可能提示羊水过多或巨大儿。
4. 胎心听诊
时间:孕18-20周后可通过胎心听筒或多普勒听到胎心
正常范围:110-160次/分钟,过快或过慢可能提示胎儿宫内缺氧
5. 血常规与尿常规
血常规:监测是否贫血、感染等情况
尿常规:重点看尿蛋白、尿糖、尿白细胞等指标
此阶段重点是明确妊娠状态、排除宫外孕/胎停育,评估孕妇基础健康状况,为孕期奠定基础。 此阶段胎儿器官基本发育成型,重点是排查胎儿结构畸形和妊娠期特有疾病(如糖尿病)。 唐氏筛查(血清学筛查):孕15-20⁺⁶周 无创DNA(NIPT):孕12-22⁺⁶周,可选项目 羊水穿刺(诊断性检查):孕16-22周,有创检查 孕20-24周,全面检查胎儿全身器官,排查重大结构畸形,是孕期最重要的超声检查之一。 孕24-28周,空腹抽血后口服75g葡萄糖,分别在1小时、2小时后抽血测血糖,判断是否患妊娠期糖尿病。 此阶段胎儿生长迅速,重点是监测胎儿宫内储备能力、胎位、羊水情况,评估分娩方式。 孕32-34周开始,每周1次;高危孕妇可提前至孕28-30周,评估胎儿宫内是否缺氧。 孕28-32周:小排畸B超,补充排查结构问题 孕36-37周:分娩前超声,确认胎位、羊水、胎盘成熟度 孕36-37周,医生通过妇科检查评估骨盆大小、宫颈条件,结合胎儿大小、胎位,综合判断分娩方式。 若孕妇存在以下情况(属于"高危妊娠"),需增加产检次数和专项检查: 高龄(≥35岁):增加无创DNA/羊水穿刺、胎儿心脏超声 妊娠期高血压/糖尿病:增加血压、血糖监测频率,定期做胎儿生长超声 前置胎盘/胎盘早剥:频繁超声监测胎盘位置和出血情况 既往流产/早产史:增加胎心监护频率,可能需做宫颈长度超声 总之,产前检查是"母婴安全的防线",通过科学、规律的检查,既能及时发现问题,也能让孕妇了解自身和胎儿的情况,缓解孕期焦虑。二、分阶段的"核心专项检查"
(一)早孕期(孕12周前)
(二)中孕期(孕13-27周)
1. 染色体异常筛查
2. 胎儿结构大排畸B超
3. 妊娠期糖尿病筛查
(三)晚孕期(孕28周至分娩)
1. 胎心监护(NST)
2. 超声检查
3. 分娩方式评估
三、高危孕妇的"额外检查"
四、产检注意事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