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次产检·唐氏症筛检·施行羊膜穿刺
文章导读:
从第二次产检开始,准妈妈每次必须做基本的例行检查,包括:称体重、量血压、问诊及看宝宝的胎心音等。准妈妈在16周以上,可抽血做唐氏症筛检(但以16~18周最佳),并看第一次产检的抽血报告。至于施行羊膜穿刺的周期,原则上是以16~20周开始进行,主要是看胎儿的染色体异常与否,作为有创检查的代替,可无创产前基因检测结果决定是否需要。有关体重的增加,以每周增加不超过500克为最理想状况。
第二次产检·唐氏症筛检·施行羊膜穿刺
从第二次产检开始,准妈妈每次必须做基本的例行检查,包括:称体重、量血压、问诊及看宝宝的胎心音等。准妈妈在16周以上,可抽血做唐氏症筛检(但以16~18周最佳),并看第一次产检的抽血报告。
至于施行羊膜穿刺的周期,原则上是以16~20周开始进行,主要是看胎儿的染色体异常与否,作为有创检查的代替,可无创产前基因检测结果决定是否需要。有关体重的增加,以每周增加不超过500克为最理想状况。
第二次产检通常在孕 16 周左右(孕 15-20 周均可),属于孕中期的关键检查。此时胎儿进入快速发育期,孕妇身体也逐渐适应孕期状态,产检核心目标是筛查胎儿染色体异常(如唐氏综合征)、评估胎儿生长情况、监测孕妇基础健康指标变化,同时为后续大排畸做准备。
核心证件:《母子健康手册》(第一次产检建档的手册,需记录本次结果)、医保卡、身份证;
历史报告:第一次产检的所有报告(尤其是 NT 超声、血常规、甲状腺功能等结果),医生会对比数据,判断是否有异常变化(如贫血是否加重);
补充记录:若孕 16 周左右已感受到胎动(初产妇可能稍晚,约 18-20 周),可简单记录胎动出现的时间和频率,供医生参考。
孕中期孕妇可能面临胎动、饮食、体重增长等问题,建议提前整理:
第二次产检项目比第一次精简,但重点更突出,核心围绕 “染色体筛查” 和 “母婴健康监测”。
医生会结合你的年龄、家族病史、第一次产检结果推荐,并非所有人都要做:
无创 DNA 检测(孕 12-22+6 周):替代或补充唐氏筛查的精准筛查项目。适合35 岁以上高龄孕妇、唐氏筛查高风险、有染色体异常胎儿分娩史的孕妇,通过抽血检测胎儿游离 DNA,准确率比唐氏筛查高(21 - 三体准确率约 99%),无创伤(无需穿刺);
羊水穿刺(孕 16-22 周):染色体异常的 “确诊检查”。适合无创 DNA 高风险、夫妻双方有染色体异常、超声提示胎儿结构异常的孕妇,通过穿刺抽取羊水分析染色体,准确率接近 100%,但有极 low 风险(约 0.2%-0.5%)导致流产;
甲状腺功能复查:若第一次产检甲状腺激素(TSH、FT3、FT4)异常(如甲减),需本次复查,调整用药剂量(甲状腺激素异常会影响胎儿大脑发育,需持续监测);
微量元素检测(如钙、铁):若孕妇出现腿抽筋(可能缺钙)、头晕(可能缺铁),可检测微量元素,针对性补充(不建议无不适时常规检测,日常饮食 + 遵医嘱补剂通常足够)。
若唐氏筛查 / 无创 DNA 低风险:无需特殊处理,按医生要求进行后续产检即可;
若结果高风险:不要恐慌 —— 高风险≠胎儿一定异常,需尽快预约进一步检查(如无创 DNA 复核或羊水穿刺),明确诊断;
若发现贫血 / 缺钙:严格遵医嘱补充(如铁剂需饭后吃,避免刺激肠胃;钙剂不要和铁剂同服,间隔 2 小时以上),定期复查指标。
饮食:孕中期胎儿需更多营养,可增加蛋白质(鱼、蛋、奶、瘦肉)、钙(牛奶、豆制品)、膳食纤维(蔬菜、水果)的摄入,避免高糖、高油、高盐食物(预防妊娠糖尿病和高血压);
运动:可进行温和运动(如每天散步 30 分钟、孕妇瑜伽),避免剧烈运动(如跑步、跳跃),帮助控制体重、缓解腰酸;
休息与护理:保证每天 7-8 小时睡眠,避免久坐久站(可在腰部垫靠枕缓解腰酸);若出现胎动,可每天固定时间数胎动(如早中晚各 1 小时,每小时 3-5 次为正常);
下次产检:通常在孕 20-24 周,核心是 “大排畸超声”(详细检查胎儿器官结构,排查畸形),需提前在医院预约(大排畸检查时间长,名额紧张,避免错过最佳时间)。
正常。初产妇通常在18-20 周感受到胎动,经产妇可能稍早(16-18 周);若孕 20 周后仍未感觉到胎动,需及时就医检查。早期胎动像 “小鱼游”“肚子胀气”,幅度小,容易被忽略,不用过度焦虑。
若每周增长超过 0.5 公斤,需调整:
第二次产检是孕期 “承上启下” 的关键节点,重点在染色体筛查和胎儿发育评估。提前做好准备、如实和医生沟通身体情况,就能高效完成检查,安心迎接孕中期的稳定阶段~
相关关键词:
温馨提示:
如有疑问,可免费咨询在线医生,我们会从专业的角度认真解答。此外,您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号详细咨询各相关问题,我们的服务人员将热情为您服务!